历史

182来自纽约的电报(1 / 8)

推荐阅读:

“门修斯”可谓是中文翻译界的一个十分经典的错误,因为译名极不规范而且广为人知,在未来甚至都成为了一个典故,专门用来指代错误的译名。

当然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被错误翻译的译名,比如说把“孙子”的英文名“Sun Tzu”翻译成为“桑卒”等等。

只不过这些错误的翻译当中,能够和“门修斯”并举的,似乎也就只有“指蒋为常”的那个例子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把孟子“Mencius”翻译成“门修斯”是邶京大学的一个教授,而把“蒋某某”翻译成“常某某”的,则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副主任。

清华和北大不愧是相互之间始终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囯两所顶级大学,就连在经典的翻译错误上面也要争上一争,不能让对方把自己比过去。

造成这种人名翻译错误的直接原因,就是因为外国人在晚清民囯时期,试图把方块汉字拉丁化而创造出来的威妥玛拼音,与中国常使用的汉语拼音之间的冲突。

学了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那几代人,对之前所使用的威妥玛拼音不太清楚和熟悉,所以才频频闹笑话。

当然,威妥玛拼音本身也不完备和自洽,经常出现一些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的错误。

比如说“Chu”既可以代表姓氏“朱”,也可能是其他的姓氏,比如“瞿”或者“储”。

而享誉世界的青岛啤酒,前面那个地名按照威妥玛拼音规则转写之后是“Tsingtao”,正如同清华大学不是“QHU(QingHua University)”而是“THU(TsingHua University)”,青和清在此处都被转写成为了“Tsing”。

但是在另一个地名“青海”的翻译上,所使用的却不是“Tsinghai”,而是“Chinghai”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最新小说: